產(chǎn)品名稱 |
水杉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水杉(學名: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& W. C. Cheng):裸子植物杉科。落葉喬木,小枝對生,下垂。葉線形,交互對生,假二列成羽狀復葉狀,長1-1.7厘米,下面兩側有4-8條氣孔線。雌雄同株。球果下垂,近球形,微具4棱,長1.8-2.5厘米,有長柄;種鱗木質(zhì),盾形,每種鱗具5~9種子,種子扁平,周圍具窄翅。
水杉是喬木,高達35米,胸徑達2.5米;樹干基部常膨大;樹皮灰色、灰褐色或暗灰色,幼樹裂成薄片脫落,大樹裂成長條狀脫落,內(nèi)皮淡紫褐色;枝斜展,小枝下垂,幼樹樹冠尖塔形,老樹樹冠廣圓形,枝葉稀疏;一年生枝光滑無毛,幼時綠色,后漸變成淡褐色,二、三年生枝淡褐灰色或褐灰色;側生小枝排成羽狀,長4-15厘米,冬季凋落;主枝上的冬芽卵圓形或橢圓形,鈍,長約4毫米,徑3毫米,芽鱗寬卵形,先端圓或鈍,長寬幾相等,約2-2.5毫米,邊緣薄而色淺,背面有縱脊。葉條形,長0.8-3.5(常1.3-2)厘米,寬1-2.5(常1.5-2)毫米,上面淡綠色,下面色較淡,沿中脈有兩條較邊帶稍寬的淡黃色氣孔帶,每帶有4-8條氣孔線,葉在側生小枝上列成二列,羽狀,冬季與枝一同脫落。
球果下垂,近四棱狀球形或矩圓狀球形,成熟前綠色,熟時深褐色,長1.8-2.5厘米,徑1.6-2.5厘米,梗長2-4厘米,其上有交對生的條形葉; 種鱗木質(zhì),盾形,通常11-12對,交叉對生,鱗頂扁菱形,中央有一條橫槽,基部楔形,高7-9毫米,能育種鱗有5-9粒種子;種子扁平,倒卵形,間或圓形或矩圓形,周圍有翅,先端有凹缺,長約5毫米,徑4毫米;子葉2枚,條形,長1.1-1.3厘米,寬1.5-2毫米,兩面中脈微隆起,上面有氣孔線,下面無氣孔線;初生葉條形,交叉對生,長1-1.8厘米,下面有氣孔線?;ㄆ?月下旬,球果11月成熟。
分布于湖北、重慶、湖南三省交界的利川、石柱、龍山三縣的局部地區(qū),垂直分布一般為海拔750~1500米。稀有種。水杉是世界上的孑遺植物。遠在中生代白堊紀,地球上已出現(xiàn)水杉類植物,并廣泛分布于北半球。冰期以后,這類植物幾乎全部絕跡。
水杉天然更新弱,應特別注意保護幼苗,促進其生長,避免殘存的水杉林被其它樹種所更替。全國許多地區(qū)都已引種,尤以東南各省和華中各地栽培多。亞洲、非洲、歐洲、美洲、拉丁美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已引種栽培。
為保持通風透光,給樹木健壯生長創(chuàng)造良好的空間,成林后進行適度修枝,宜選在水杉落葉后至立春前進行,修枝強度為樹冠總長度的1/4~1/3,具體視樹木生長情況而定。薔薇葉蜂1年可發(fā)生2代,以幼蟲在土中結繭越冬。有群集習性,常數(shù)十頭群集于葉上取食,嚴重時可將葉片吃光,僅留粗葉脈。雌蟲產(chǎn)卵于枝梢,可使枝梢枯死。
最近來訪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