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槐屬強陽性樹。在濕熱氣候不利于其生長,常導致樹干低矮、彎曲。刺槐耐瘠薄,耐干旱,但不耐澇,對土壤適應性較強。萌芽力和根蘗性都很強。淺根性,側根發(fā)達,但多分布在表土層中,在水濕和風口處易被吹倒和折斷。根具有根瘤菌。
苗間撫育管理 追肥 幼苗出土前,為了防止表土板結,防止出苗不齊,不要澆水;出苗后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度。苗期在7月上中旬追肥1次,施硫酸銨225~300kg/hm2,然后澆1次水,7月下旬停止追肥和澆水,以免影響苗木木質化。 間苗 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,拔掉過密的幼苗,以后根據(jù)苗木生長和密度情況再進行一次間苗,水肥條件好的地塊一般可留幼苗以18.0萬~22.5萬株/hm2為宜。間苗應以“適時間苗、留優(yōu)去劣、分布均勻、合理定苗”為主要原則。間苗的同時,要注意查苗補缺,及時補苗,以促進幼苗正常生長,齊苗、壯苗。間苗后要及時,以免間苗時留下空隙,引起苗根透風而影響生長。 松土除草 在苗木生長前期,松土除草應該每15d左右進行一次;在苗木生長后半期,松土除草應每隔30d左右進行一次,且宜在澆水后和雨后進行,以防止雜草滋生,保持表面疏松。 割梢打葉 在夏季幼苗生長旺盛枝葉繁茂時,通常在苗高60~70cm時開始進行割梢打葉,每隔20d進行一次,至8月中旬結束。要從壟兩側向上削枝葉,應以“大苗多割,中等苗少割,小苗不割”為原則。割后苗應50cm。如苗木密度適宜,可以不打葉。
四倍體刺槐原產(chǎn)韓國,屬刺槐多倍體新品種,近年來引進我國。目前已引種栽培5個系號,分速生用材型和飼料型兩個類型。經(jīng)試驗結果分析,四倍體刺槐與普通刺槐無性系相比,主要特點有:①速生用材型與普通刺槐無性系相似,但速生較明顯。一年生嫁接苗高度可達3米,地徑3.5厘米;3年生樹高5米一7米,胸徑6厘米一9厘米。18年生樹高達19米,胸徑24.5厘米,單株材積0.283立方米。②飼料型樹枝無刺,呈灌木狀,主干不明顯,葉片是普通刺槐的2倍以上。葉色濃綠,葉肉肥厚。復葉的干重和單株的總干重均為普通刺槐的1.5倍以上,葉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,與匈牙利刺槐無性系相比,含粗蛋白質118%、粗脂肪126%、灰分180%。此外,還含有鈣、磷等牲畜所需要的微量元素。葉片非常適宜作動物飼料。四倍體刺槐較普通刺槐具有更強的適應性,耐干旱瘠薄,耐煙塵、鹽堿能力強,成林快,是水土保持、防風固沙、退耕還林的好樹種。它單位面積生物含量高,其葉子營養(yǎng)豐富,是優(yōu)良的畜牧業(yè)飼料。